习言道|习近平为何说“这是我们的宝贝”
2024-06-13 22:54:28
来源: 央视网
人工智能朗读:

习言道|习近平为何说“这是我们的宝贝”

央视网消息(新闻联播):霍雨浩把雪帝爽上天 对于不少用户来说,春节过后的这趟出境游,是疫情过后首次走出国门。。

  “这是我们的宝贝,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们,还有一些要抢救性保护。”

  2019年8月20日,习近平总书记登上“天下第一雄关”嘉峪关城楼,在那里,他用一句“这是我们的宝贝”,生动阐释了长城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。

  2024年5月14日,习近平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时,再次强调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。

  “保护好、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,是我们共同的责任”“希望大家接续努力、久久为功,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”“弘扬长城文化,讲好长城故事,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、保护长城”……

  万里长城蜿蜒起伏、气势磅礴。习近平一再强调要保护好这个宝贝,不仅因为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,更因为在精神层面,长城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厚重地位。

  “当今世界,人们提起中国,就会想起万里长城;提起中华文明,也会想起万里长城。长城、长江、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,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。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,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。”

  “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,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、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。”

  象征、标志、根脉、奋斗精神、爱国情怀,习近平关于长城的这些论述,字里行间,重若千钧。

  十八大以来,对于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,习近平高度重视,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。

  2019年,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,审议通过《长城、大运河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》。2021年,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》印发,提出着力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弘扬民族精神、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。

  近年来,《长城保护总体规划》《长城维修工程施工规程》相继发布,长城文物保护修缮力度不断加大。

  2021年7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长城保护状况报告,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。

  文运同国运相牵,文脉同国脉相连。57项世界遗产、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、1.08亿件/套国有可移动文物……遍布在中华大地上的这些瑰宝,是承载灿烂文明、传承历史文化、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。

  “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,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,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。”

  “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,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,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,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。”

  如何依循文脉而读懂中国,习近平的这些话,蕴藏答案。

  “泱泱中华,历史何其悠久,文明何其博大,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、力量之源。”2023年12月31日晚,习近平在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时,再次阐释传承伟大文明对于今日中国的特殊意义,而在他身后,一幅万里长城画作,显得格外醒目。

  |出品人:陈陆军

  |总监制:张明新

  |总策划:俞岚

  |策划:吴庆才

  |统筹:马学玲

  |执笔:阚枫 袁秀月

  |校对:孙静波

  |视觉:倪雯冰

  |中国新闻网“习言道”工作室出品

【编辑:王超】

[编辑:葛雯萱]